重要公告: 查看更多
【金融知识】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宣传之校园网贷

校园网贷是指在校学生通过网上提交资料、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,就能申请到的一种信用贷款。校园网贷可以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,可以是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P2P网贷平台,也可以是支付宝、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。


陷阱一:阴阳利率。校园贷的利率实际上门道多多,其往往以低利率的宣传吸引学生,普遍月利率在099%至2.389%之间,如逾期偿还欠款还需支付高额违约金,有的违约金为贷款金额的7%至8%;不仅违约金吓人,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押金和服务费,但其描述极具欺骗性。

陷阱二:“连环贷”不见尽头。倘若只是贷款买部手机,每个月还几百块,看起来额度很小,毫无伤害。然而,借款往往存在或者被引导出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及侥幸心理。从一部手机开始,步步沦陷。有些学生一连接触十几种贷款,贷A家的款还B家的钱,再贷C家的钱来填A家的坑。一家家加起来就是个很大的数字。

陷阱三:隐形担保。学生没什么信用资本,也缺乏可靠的收入来源。分期平台并非真的“免担保”,大学生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、父母电话等信息,实际上就是隐性担保,如不按期还款,某些平台便釆取暴力、恐吓、侮辱、诽谤、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。


2017年5月31日,中国银监会、教育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支持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、培训、消费、创业等金融产品,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。明确现阶段网贷机构一律暂停开展在校大学的网货业务,逐步消化存量。2017年12月1日,互联网金融风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《关于规范整顿“现金贷”业务的通知》,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,禁止P2P网贷机构为在校生提供借贷撮合业务。


1、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

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,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,防范心理弱的劣势,进行短期、小额的贷款活动,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“薄利多销”,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-30倍,肆意赚取学生的钱。

2、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

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,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,且平时就有恶习,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。因此,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,并引发赌博、酗酒等不良恶习,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、辍学。

3、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,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

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,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、身份证复印件,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,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,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、殴打、威胁学生或者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,对学生人身安全和高校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。

4、有不法分子利用“高利贷”进行其他犯罪

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“高利贷”诈骗学生的抵押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


1、严密保管个人信息与证件。不轻易将有效身份证件借给他人,不轻易对外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、宿舍住址、父母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及个人隐私,不贪图小利而帮助别人“刷单”、贷款或是提供贷款担保;在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,要在身份证件复印件有文字的地方表明用途,并注明“再复印无效”,防止被心怀不轨者利用。

2、贷款一定要到正规机构。同学们要切记不要办理“网上贷款”与“小额贷款”,当遇到资金问题时,同学们请事前向辅导员、学生处等学校管理部门咨询,防止不法分子乘虚而入。

3、理性合理消费。同学们应适度理性消费,防止冲动消费,不能为了满足眼前享乐和攀比心理而过度消费,落入“高利贷”陷阱,对自身和家庭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。同学们平时也可参加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。

4、筑牢防火墙。同学们要主动学习掌握一些金融知识,学会科学理财,提高风险防范能力、风险防范意识。


——


[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。]

<<点击图片获取更多详情>>